

聽聽成功創業的新創老闆怎麼說!BE Health 比翼生醫攜手秀傳醫院舉辦醫療產業交流會
資育的新創夥伴 比翼加速器 (BE Health),持續推動醫療與生技領域的新創團隊成長,打造跨世代的交流舞台。將於高雄舉辦 「健康產業-創業XYZ世代企業交流活動」,邀請成功新創代表 QT Medical 宇心生醫 與 Point Robotics 炳碩生醫 分享創業經驗,歡迎創投圈夥伴共襄盛舉,讓生態系及產業鏈結更加緊密!
9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別有錢拿就來者不拒!選投資人比選對象還難:創辦人如何反向挑選 Deal Flow?
什麼是反向 Deal Flow?不是你進誰的 funnel,而是誰該進你的 radar
Deal Flow 是投資人建立的案源流——誰會主動找上你,誰值得被你投資。
這次,我們把視角倒過來,創辦人也應從投資標的的角度,養成自己的 Deal Flow 概念:
什麼樣的投資人是你願意長期合作、甚至共同經營的對象?
這不是軟性建議,而是會直接影響公司文化、後續募資難易度、甚至離職率與 burn rate 的決策。你需要建立自己的「投資人雷達」:不只是接受誰來投資,而是篩選誰該進來投資。
9月1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創投失敗的原因不是沒錢,而是沒案子!認識新創與投資人都該知道的 Deal Flow 經營術
你真的有在經營 deal flow(案源流)嗎?想像一下:你開了一家店鋪,最怕什麼?沒客人。同理,在創投圈,最怕的就是「沒案子」。
對於創投、私募基金(PE)、企業併購(M&A)來說,Deal Flow 就是「生死線」,沒有新的好案子進來,等於沒東西可以投資,沒東西投就等於沒績效——那,這個投資單位就等著解散吧。
Deal Flow(案源流) 指的是「潛在投資機會的進入流程」,也就是你接觸、認識並最終可能投資的新創。這並非只是「看到多少案子」,而是「建立一條穩定且有品質的案源管道」,是創投能力的具體展現。Deal Flow依照「案子進來的方式」分為兩種,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兩種 flow 並行,形成一個持續轉動、滾雪球式成長的 deal flow flywheel(認識什麼是飛輪效應)。然而,就像剛剛起步的新創經常找不到投資人一樣,創投在還沒闖出名號前,也同樣面臨現實:一開始,沒有人會主動找你,你得想辦法讓自己值得被找到,記住一句話:「先堅持從Outbound開始努力,就能得到Inbound的果實」。
9月1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How PharmaEssentia’s PIRC Became a Deal Flow Hub for Taiwanese Biotech Startups Entering the U.S.
For startups, entering the U.S. market means facing “high entry barriers.” It takes more than advanced technology—you need a trusted...
9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不只是一間藥廠:藥華藥 PIRC 如何成為臺灣醫療生技新創進軍美國的 Deal Flow Hub
對新創來說,進入美國市場就代表「挑戰高門檻」,不能只靠技術進步,而是要找到第一個可信任的 Deal Flow Hub。
臺灣的醫療生技產業具備強勁的實力,然而陌生市場、嚴格監管、資源集中等等,都是進入美東的巨大挑戰。
在我們的加速計畫(IP2 Scale Out)中,藥華藥醫療生技中心(PharmaEssentia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, PIRC)正是這個「第一站」:它讓新創從落地到對接投資人,少走了無數彎路,得以縮短最初的「陣痛期」。
波士頓為美國暨全球生醫創新的重鎮,PIRC正是駐點於此,深耕美東人脈網絡與市場資源,能提供新創從公司註冊、場域支援到投資對接的全方位協助。
9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Humphrey Chen: How CLIPr Used One Use Case to Break Into the U.S. GovTech Market
For many startups, breaking into the government market (GovTech) often feels like facing a fortress: hard-to-reach stakeholders, lengthy procedures, unclear needs, and drawn-out procurement cycles. But during a recent session of IP2 Scale Our Program in New York, we saw a path forward through the real-world experiences shared by Humphrey Chen.
9月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為什麼美國警局願意用一間新創的AI?CLIPr創辦人Humphrey:關鍵在「示範效應」
在臺灣,許多企業與政府單位仍花費大量人力處理會議紀錄、資料整理與跨部門溝通。在美國,我們聽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──警政單位因為導入AI工具,釋放出數千小時的行政工時,讓更多警員能夠回到街頭執勤。這樣的效率轉變,正是由美國創業家 Humphrey Chen 和他所創立的公司 CLIPr 所推動。
對許多新創團隊來說,想進入政府市場(GovTech)總覺得高牆林立:溝通管道難尋、程序繁複、需求不明、導入週期冗長。但在紐約的一次課程裡,我們從 CLIPr 共同創辦人 Humphrey Chen 的經驗中,看見了突破的可能。這正是參與美東加速計畫(IP2 Scale Out Program)後,實際落地目標市場的價值:不只是帶著產品出國或聆聽成功故事,而是帶著新的眼界與實戰啟發回來,轉化為下一步的行動。
9月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David P., Partner at Pioneer Fund: What Y Combinator and U.S. VCs Taught Me About Pitching
This year, after landing in New York, we organized a hands-on session led by U.S. VC expert Dr. David P.. This wasn’t just another "how to make a pitch deck" workshop, it was about shifting the mindset of Taiwanese startups when it comes to fundraising and pitching in a global context. Dr. David P. is a Y Combinator (YC) alum who founded a legal tech company in the U.S., focused on mass litigation. He is also a General Partner at Pioneer Fund.
9月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Pioneer Fund合夥人David P. :美國創投及YC經驗告訴你「Pitch不是解釋你在做什麼」
創業總是忙得焦頭爛額,有無數環節需要去注意打拼,新創輔導課程也天花亂墜。 但說到底,最重要的還是你的「Pitch」能否讓投資人願意拋下手機、記住你,甚至想進一步交流。尤其在試著打入陌生的國際市場時,這聽起來......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? 今年,我們落地紐約後,籌辦了一場由...
9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有些B2B客戶讓你賺錢,有些卻在幫你燒錢?不是賣得不夠多,而是搞錯「好客戶」的定義
「我們有不少固定客戶、訂單也穩定,為什麼每月結算下來還是毛利不高?」
「客戶A與客戶B的採購金額差不多,但看報表時,A 的淨利亮眼,B 的貢獻卻幾乎打平甚至賠錢。」這是很多B2B新創常有的困惑——
我們不是都已經找到穩定下單的客戶了嗎?為什麼「表面盈利,實際虧本」?真正的關鍵在於:你是否了解營收背後的「成本結構」與「利潤分析」。本文將帶你拆解四個利潤差異的關鍵痛點,並用最簡單的三分鐘表格操作最基本的利潤分析!
痛點一:賣得多不等於賺得多——產品組合(Product Mix)
痛點二:有些「客製化」,是在消耗你自己——鋪貨策略(Fulfillment Strategy)
痛點三:佔點越多,利潤越容易被吃光——配送點與地理成本(Delivery Complexity)
痛點四:大量小單讓你白忙一場——採購頻率與單次量(Order Behavior)
關鍵指標分析(Metrics Breakdown):三分鐘快速完成利潤分析
8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