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股票交易地雷:什麼是違約交割 (Default Settlement)?有哪些法律責任?

  • 作家相片: L L
    L L
  • 2024年8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4月17日

「違約交割」對投資人來說,可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,不只是股票賠錢而已,不僅造成財務損失,還可能面臨法律責任!


本文整理了快速實用的新手指南:違約交割的概念、發生場景及法律責任,對於保障股票交易順利進行非常重要。



違約交割 (Default Settlement)
定義

在金融或商業交易中,一方未能如期履行合約或協議時,另一方根據約定條款進行結算的過程。簡單來說,違約交割就是買賣雙方未能按照約定完成交易,導致交易失敗的情況。


交割 (Settlement)

買賣雙方在約定的時間內,完成資金、證券的交換,即「交割」是交易的最後一步,若無法順利完成交割,即發生違約交割。


違約,然後呢?

投資人未能履行合約條款時,交易所會根據規則進行違約交割,具體操作方式視合約而定,可能包括金錢賠償、資產轉讓其他形式補償。


功能
  • 保障交易各方的權益,確保交易在一方違約時依然能夠完成。

  • 違約交割機制能減少交易風險,技術進步也使違約交割流程更自動化、高效率。


發生情境

違約交割常見於金融市場中的衍生品交易、期貨、其他依賴合約條款的商業交易


買方違約

  • 資金不足:買方帳戶餘額不足以支付交易款項。

  • 失誤操作:買方誤下單或操作失誤。


賣方違約

  • 股票不足:賣方帳戶內的股票數量不足以交割。

  • 延遲交割:賣方未能在約定時間內交割股票。


Bonus:與違約交割息息相關的概念

信用風險 (Credit Risk)

交易對手方(如借款人、債務人或交易商)無法履行其合同義務的風險。

當買賣雙方其中一方的信用評級較低或財務狀況不佳時,就容易發生違約交割。


清算所 (Clearing House)

扮演著交易的「中立方」,負責在交易完成或發生違約時,對交易雙方進行清算,確保資金和證券的交割,降低交易雙方的信用風險。



違約交割有什麼後果?
民事責任

損害賠償

  • 證券商可向違約客戶要求賠償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,違約金會根據交易金額的一定比例來計算,依不同證券商的規定而異。

  • 可能產生其他相關費用,例如手續費、利息。


強制執行

  • 違約客戶未履行賠償義務,證券商可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,例如查封財產、薪資扣押等。


刑事責任

根據臺灣《證券交易法》第155條第1項第1款: 「對於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有價證券,不得有下列各款之行為:一、在集中交易市場委託買賣或申報買賣,業經成交而不履行交割,足以影響市場秩序。」


觸犯條文者,根據第 171 條第1項規定:「有下列情事之一者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」。


其他影響
  • 信用紀錄: 違約紀錄影響個人信用評分,未來可能面臨開戶困難或貸款受限。

  • 證券交易限制:未結案且未滿5年者,證券商應拒絕接受投資人申請開戶。


違約交割可以撤銷嗎?

一般來說,如果違約是因一時疏忽或系統故障所致,且能在短時間內補繳款項,有些證券商可能會給予補救的機會。



Comments


Copyright © 2022   IP² Launchpad , Taiwan Innovation Finder, i2i @Startup Terrace 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