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產業正隨著全球數位化與AI技術發展積極轉型中,涉及基礎民生的農畜產業首當其衝。
受限於臺灣產業市場、腹地大小,進軍國際市場是許多團隊的目標。面臨挑戰不僅是技術創新,更是如何將這些解決方案落地、調整在地化、獲得當地市場認可。
這也是我們持續第四年,策劃推廣「IP2 Scale Out Program 美國加速計畫」的原因,希望幫助產品、技術適合落地美東市場的臺灣新創團隊,做好前進紐約的準備。
本次訪談中,我們邀請台灣百應生物創辦人邱柏瑞(Ray Chiu)分享他在赴美培訓過程中的收穫,談到如何利用「soft-landing」策略來「自我督促」推動企業的年度戰略、市場調查及業務目標。

以軟硬體技術為基礎,利用數據驅動決策來優化生產過程、提升營運成本效益、監測動物健康及提升福祉,是台灣百應生物科技(Calyx)提出的新興解決方案。
不過,進入新市場的適應性,將影響企業能否成功執行年度戰略規劃,這是創辦人必須不斷煩惱並自我督促的核心目標,而「soft-landing」就是一種很好的「先行策略」。
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推進年度戰略計畫
談到加入計畫的初衷,邱柏瑞說明,進入紐約市場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理解當地客戶需求,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年度戰略計劃。
「我們的客戶都在美國東岸,這次來主要也會見幾個大客戶,並在Demo Day之後去接觸、開拓一些新的客戶。」
透過實地接觸,能更清楚知道如何優化自己的產品與策略,並將目標具體化。他認為,在新市場進行業務拓展時,最重要的是能夠根據在地情況進行快速調整。
利用soft-landing策略,自我監督與調整
邱柏瑞進一步談到,所謂「soft-landing」並不僅是企業物理上的落地,更是一種自我監督與調整的過程。當企業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,這樣的「過渡期」能夠幫助公司在「穩定、有指導」的環境中逐步適應,避免直面風險。
「這樣的過程能幫助我們自我監督,隨時根據市場回饋進行調整,這樣才能確保我們在國際市場的步伐不會過快也不會過慢。」
邱柏瑞表示,他們獲得許多來自業界專家和投資人的寶貴建議,幫助他們在真正投入市場前進行精準調整。他補充道,這不僅是關於企業的市場適應,更是讓團隊學會如何在短期內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,並從每一次的交流與市場反應中汲取教訓。
相關影片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