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L L

台股大跌?外資期貨「空單」創下歷史新高?新手也能快速看懂股市變化

根據臺灣各家新聞媒體報導,昨(11月11日),台股在開盤時一度下跌超過240點,不過由於台積電在後續交易中表現強勁,硬是將股市拉了回來,最終台股收盤總計下跌24.25點,跌幅為0.1%。台股收在23,529.64點,成交金額達到3555.72億元。


其中備受討論的是,外資在期貨市場的「空單」數量創下新高。


簡單來說,「空單」是一種金融交易:當投資者預期股市會下跌時,他們會選擇賣出某些股票或期貨合約,等待價格下跌後再買回來,從中賺取差價。

而昨日收盤前,外資的空單數量達到51698口,突破了歷史新高,這是否表示外資對股市未來的走勢抱持不太樂觀的看法,以及是否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有關聯性,外界眾說紛紜。許多投資者對此表示擔心,覺得股市可能會有大變動;也有人認為外資只是進行避險操作,並不是真的看衰市場。





新手篇:快速看懂股市變化

如果你平常沒有在關注金融股市資訊,一起來看看最簡單的說明!

台股大跌和回升?

股市會根據公司業績、經濟情況等因素波動。最新資訊說明台股一度大跌,但後來因為大公司(台積電)表現良好,股市回升一些。


外資期貨空單數量創新高

「期貨」(Futures)

  • 是一種金融合約,投資者可以在未來的「某個時間點」以「預定價格」買入或賣出某個商品(如股票)。

  • 期貨交易包括「多單」(預期價格上漲)和「空單」(預期價格下跌)。


「空單」(Short Selling)

是指投資者預期市場會下跌,所以賣出期貨合約,等待價格下跌後再買回來,以賺取差價。


外資的「空單」數量突破了5萬口,表示許多外國投資者預期台灣的股市會下跌,這可能是因為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,也就是川普上任後,可能對亞洲市場造成衝擊、對台中美政治情勢造成影響而帶來的風險。


「多單」(Long Position)

投資者購買某一資產(例如股票、期貨合約等)並持有它,預期該資產的價格會上漲,從中賺取差價。


簡單來說,當投資者「做多」某個資產時,就是他們相信該資產的價值會增加,並且計劃在價格上漲後將其賣出,以獲得利潤。


例如:你預測某公司股票的價格會上漲。你決定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買入1000股該公司股票,總共投入100,000元。如果股價上漲到120元,你再將股票賣出,那麼你會賺取每股20元的差價,總計賺取20,000元。


「避險操作」(Hedging)

一種金融策略,目的是減少投資風險,防止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。


常見的避險方式

  • 期貨(Futures):用期貨合約鎖定未來某段時間內的價格,無論市場如何波動。

  • 選擇權(Options):給予你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資產的權利,但不是義務。常用於防範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。

  • 貨幣對沖(Currency Hedging):如果你有國際業務,並且需要處理多種貨幣,你可能會使用貨幣對沖策略來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。


例如:你是一家進口商,從國外購買商品,但你擔心未來貨幣匯率變動,可能會導致成本上升。為了避免未來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,你可以進行避險操作:提前鎖定一個固定匯率。這樣即使匯率發生變化,你也能按照預定的匯率進行交易,減少風險。



回頭來看這次的股市新聞,我們可以知道......

有些投資者覺得這樣大幅的股市買賣波動很可怕,可能會引發後續的金融市場變化,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只是外資在做風險管理(減少未來可能的損失),並不代表股市一定會崩盤。


要判斷新聞後續金融市場的變化,可以從幾個關鍵角度來分析:


股市的基本面和技術面
  • 基本面分析: 股市是否會崩盤取決於很多因素,包括主要企業的基本面、經濟數據、政府政策等。如果目前台灣或全球的經濟情況仍然健康,企業獲利穩定,那麼即便外資做空,也不一定代表股市會崩盤。

  • 技術面分析: 通過技術指標(如支撐位、壓力位等),我們可以觀察股市的走勢。如果台股的指數或其他關鍵指標顯示出強勁的支撐,股市可能只是短期調整而非崩盤。


外資是否會繼續做空?
  • 外資如果預期股市會下跌,做空期貨是一種保護他們投資組合的方式,並不代表預測股市會崩盤,而是在對沖風險,尤其是在市場不確定或動盪時期。

  • 如果外資持續做空,可能是一種市場不確定性下的保護策略。如果市場趨勢穩定或改善,外資可能會減少空單並開始回補(買回空單),就可能帶動市場回升。


觀察其他市場信號
  • 宏觀經濟數據: 經濟數據如GDP增長、失業率等,以及政府政策(例如貨幣政策)會直接影響市場走勢。如果經濟前景保持穩定,即使外資進行風險管理,股市崩盤的可能性也較低。

  • 市場波動性: 如果市場出現大幅波動,而投資者情緒恐慌,這可能加劇股市的下行壓力,但這並不代表崩盤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